取消跨店满减,天猫这个春节的一个变化就像一块重石头扔进了湖里,引起了涟漪。
简单来说,消费者年货节在天猫上购物,不用为了一个200-30的折扣而去收集订单、计算价格。只要是参加活动的,都会直接显示最终价格,还可以下单购买一台。
消息一出,网友们纷纷留言“我纠结了好久”“天猫真听话,说不想补单我就真的取消”“终于可以不做数学家了”“折扣不用算了”;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说补单好玩,会错过跨店满减。
在互联网行业,天猫此举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含义。
自2009年第一季度天猫双11出现以来,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;双11火了,其他互联网公司纷纷效仿,当代消费者对电商购物节已经非常熟悉了。
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。每年的双11和618开始让消费不那么简单。从早些年的直接五折,到现在越来越复杂的营销和社交游戏,简单快乐的电商购物节似乎一去不复返了。“跨店满减”、互动游戏、押金膨胀等各种花式优惠组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。
“复杂”的背后是“体验”的消失,这也与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周期有关。行业经过最初的发展期,平台和商家都需要把钱投在最有价值、贡献最大的用户身上。电商购物节和补贴对平台来说是有成本的,要靠流量和GMV来获得回报。
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随着电商巨头陷入增长瓶颈,用户对复杂的营销套路越来越不感兴趣。如何更好的保持用户粘性,提升用户体验,成为近两年最受关注的问题。
虽然网友调侃天猫这次很“听话”,但据36Kr记者了解,做出这个决定更接近于“取舍”和“博弈”。取舍在于消费者体验还是短期GMV;游戏是天猫是第一个做这个的平台。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,第一个做出改变的人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。
然而,已经有后来者效仿。不久前,唯品会表示取消“满减”机制,有用脚投票的消费者留言:我又一次体会到了10年前电商购物的快乐。
一部电商购物“简”史正在缓缓开启。
01.这个世界已经饱受“跨店满减”之苦很久了。要明确这次跨店满减取消的意义,就要从电商购物节的起源说起。
2009年,为了提振淘宝商城的B2C业务,时任阿里集团CFO的逍遥子选择在11月11日“光棍节”大促。这个略显巧合的“节日”后来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史的一个象征,后来演变成一场盛大的购物狂欢。
当年只有27家商家参与双11,最终销售额5000万。当时大促活动很简单。——没有预售,没有优惠券,只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全场五折,选中的商品被秒杀。99元的打印机、1元的u盘等低价商品迅速吸引了用户的眼球。
简单,却让市场眼前一亮。
次年“双十一”,淘宝商城(天猫前身)再次在海报上打出“五折,包邮”的醒目字样,推出“购物街”,像线下商场一样划分不同的商品和活动。
2010年,JD.COM紧随其后,推出了618。现在天猫双11和618已经成为全网狂欢节的购物节点。即使没什么可买的,他们也总想在当时下单。还有更多其他种类的购物节点,大大小小。
电商购物节的基本逻辑是用折扣和价格吸引用户,形成用户心智,扩大用户规模。但从2017、18年开始,电商增速放缓,很多人发现平台补贴的方式变了。市场发展了
过去单纯的价格下降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互动游戏和社交红包,然后是跨店满减,甚至是“1000送40,8000送8000”的超大型跨店满减,变得越来越复杂。
一些消费者可能为了使用优惠券而选择账单,但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感到厌倦。在社交平台上,“一餐猛如虎,手减两块半”的吐槽几乎每年都会发生。甚至每个购物节,用户都要拿出计算器计算最划算的价格。
越来越激烈的吐槽让平台意识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。
从2021年开始,“去繁就简”的举动开始慢慢展开。
2021年618,天猫已经开始尝试为用户简化优惠玩法;2022年,天猫双11悄悄取消了定金膨胀,双11正式开始时间也是惯例,晚上零点到八点,大家不用熬夜了。
直到今年年货节,天猫取消了满减,采用了官方降价模式。36Kr从天猫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,天猫将在2023年做更多“简化”的方法。
淘宝天猫平台营销产品负责人蒙克告诉36Kr,2023年天猫的营销会更简单,价格体验更有竞争力。对于未来电商购物节是否会取消跨店满减,天猫表示还不确定,但“大方向一定是加强用户体验,这一点不会改变。”
经过近10年的疯狂增长,阿里和JD.COM在过去两年都感受到了寒意。如果说过去是为了增长,那么进入存量竞争时代,如何服务好每一个用户似乎成了普遍的信念。
此外,现在的消费市场和消费习惯也与10年前大不相同。适应新环境可能也是天猫回归初心,重新推动“由繁到简”的原因之一。
02.一个三方受益的实验是不可否认的。“跨店满减”这一历史性发明,确实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,也为平台和商家带来了业务增长。
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在平台停留更久,浏览更多商品,刺激消费;另一方面,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大幅提升,品牌商家也能提升销量,2016年以来双11成交额不断攀升就是明证。
但现阶段,随着商家和消费者对大促越来越麻木,平台是时候做出改变了。
今年双11前夕,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61.9%的受访者表示过于复杂的促销规则会影响购物兴趣。
尼尔森的研究报告也显示,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进入理性消费阶段。成熟的消费者不再轻易接受复杂的促销方式和方法,他们更喜欢直接让利,得到实惠一目了然。
除了消费者的苦,这几年商家的投诉也越来越多,尤其是腰部和尾部的,以客单价低为主。
长期以来,每次电商促销,这些低价店铺都是一些消费者的“神器”。当消费者找不到心仪的商品时,会去店里拍下相应金额的商品,结账后立即退款。
虽然订单的集合扩大了消费者购物车的品类,但也有不少商家从中受益。但部分用户在收单后会选择退货,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店铺的运营成本,使得商家在很多情况下甚至不敢将6.9、9.9元等低价商品上架。
跨店满减的取消,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用于补单的店铺,降低了用户补单带来的退货风险,也降低了损耗和库存压力。
对于平台而言,取消满减确实是一种“进步”。是对过去的“修正”,也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。当流量触及天花板,价格和优质服务成为赢家。
自2021年底戴珊上任中国区数字业务板块负责人以来,以淘宝、天猫为代表的阿里核心电商业务有b
从去年2月的发货秒退体验,到8月推出多地址购物车订单,订单中支持多个发货地址一起支付,再到双11取消押金扩展,促销时间提前到晚上8点;双12前夕在线批量退款,批量确认收货功能.
在过去的一年里,淘宝和天猫一直专注于“让消费者购物更容易”。最近取消跨店满减,采用官方降价的模式,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,成为第一个取消“跨店满减”的平台。
在36Kr看来,取消“满减”是站在用户角度的真实行为。在刚刚诞生的时候,满减的推广确实给用户带来了一些购买的快感,也给商家带来了销售的机会,就像天猫年货节取消满减后,有些消费者会错过一样。
如今,淘宝天猫平台把“用户体验”放在首位,强调“让消费更简单、更快乐”。全减的取消,更像是一种主动的选择。在这场游戏中,天猫选择了用户体验。
03.互联网将何去何从?天猫取消跨店满减,前期经历了大量调研。虽然有商家表示反对,但天猫还是决定迈出这一步。
这对许多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。“我们需要在商业模式上做一个大的改变,需要更精确的操作和交付,”蒙克告诉36Kr。
“一些消费者会觉得更简单,更愿意购买,但商家也会因为消费者不补单而少买东西。两者的关系并不完全清晰,也不一定是此消彼长。”蒙克对未来表示乐观。
“这个方向就是我们想要的方向。我们还是希望更多的消费者去淘宝这个大市场购物,享受购物的乐趣。”
无论是否会采用“直降价格”的促销模式,让消费者购物更简单的核心逻辑都不会改变。接下来,我们可能会在淘宝天猫等平台上看到更多“化繁为简”的措施。
但无论如何,天猫成了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。跨店满减是天猫发明的,天猫取消了。
追随者出现了。在今年的年货节中,唯品会也将采用“一次减一个”的玩法。12月29日至除夕上午,数万款产品“一次减一个”,用最简单的游戏打出最大的折扣。
JD.COM和Tik Tok是否会步天猫的后尘还没有正式宣布。据36Kr报道,包括JD.COM在内的几家巨头平台已经开始在内部评估取消“满减”的可能性。